今天是:

 

cveqc

  当前位置:首页 >

于创业型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思考——威海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孙波

稿件来源:CVEQC 职业培训工作系统        发布日期:2011-11-28

  摘要:本文通过威海市创建创业型城市和构建创业格局这一视角,提出威海建设创业型城市的定位、性质、特色以及加快创业型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对策思考。

    200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11个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重点指导推动工作基础较好、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相关扶持政策,在组织领导、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型城市”。其核心内涵就是以积极的就业政策,带动更多就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威海市作为我国沿海的新兴开放城市,拥有良好的创业区位优势,各级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成熟完善,具备了开展创业型城市的基础条件。本文通过威海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的发展战略和创业格局的视角来审视分析,提出威海创建创业型城市的定位、性质、特色以及加快威海创业型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威海的基本情况及自然区位条件分析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的最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市接壤,是我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2010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282万人。全市总面积 579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85.9公里。目前,威海已与192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了经贸往来,与英、日、韩、美等国家的多个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威海已逐步成为一个初具规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开放城市。从自然区域布局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构架上看,具有以下明显优势和特征:

    (一)威海是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今年1月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威海在这些海洋城市体系布局中,和青岛、烟台、潍坊等6市共同构成了以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结合部、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城市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威海是一座拥有相当基础和实力的新兴工业城市。随着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威海培植了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发展了一批重要的产品基地。地毯、轮胎、钓鱼竿、皮革制品、木工机床、印刷机械、服装及抽纱制品、海产品深加工、造船、汽车及配套件等产品已具备较强的产业优势,成为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为城市的容量扩张、产业转移和经济拓展提供了空间和载体。

    (三)威海是连接对韩经贸的“桥头堡”。威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便利的水路交通条件。近年来,威海立足距韩国、日本较近的区位优势,把发展加工贸易作为扩大外贸出口的突破口和推进对外开放的重点,着力建设开放性的加工装配基地和出口基地。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水路、公路和空运网络的形成,特定的交通和区位优势使威海客观上处于对韩国及日本等周边国家网络的连结点上。一方面,使威海成为对韩往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及相关资源的聚集点;另一方面,也为威海实现水运城市群功能服务网络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威海是一个适合旅游、避暑、疗养的“宜居”城市。多年来,威海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断丰富和提升“人居”品牌,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等一系列国家级和世界级荣誉称号,被海内外朋友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和创业的城市”。

    二、威海创业型城市的发展定位、性质和特色

    (一)创业型城市的发展定位。要确立创业型城市的发展定位,必须配合城市现有特质,凸现城市特色与优势。为此,威海市将创业型城市的发展定位于:以推动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为依托,以促进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提高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为纽带,扶持一批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以此促进威海创业型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

    (二)创业型城市的不同性质。一是把校企合作作为创业型城市的动态特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威海职业学院、山大分校和哈工大威海校区建设科技园区,使其成为创业型城市和大学互动的平台,共同打造创新创业载体。按照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作引导、院校为依托、各方要素联动的原则,共建大学科技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共建应用技术产品研发平台、产业成果转化与孵化平台,让高校现有科研技术和产品在威海进行成果转化或孵化,催生一批极具市场潜力的新兴行业和企业。二是把政府扶持各部门各领域参与作为创业型城市的多元化特征。为加快打造创业型城市,威海市政府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不仅要成为创业工作的参与者、带领人,还要成为创业的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以激发全社会投身创业的热情,构建完善的创业型经济发展框架。三是把出台各项扶持政策作为创业型城市的纲领性特征。为推进创业型城市的发展,威海各经济主管部门对已改制的企业搞好服务,引导其扩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也围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建立健全职业介绍、创业指导、创业培训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增强创业带就业的服务功能。工商、公安、土地、劳动、卫生、环保、城管等执收执罚部门,对创业者办理证照要简化手续;涉及收费的,弹性收费能免则免,能让则让,能缓则缓,刚性收费的按国家规定最低标准收取。四是把培养站得住走得远的创业项目作为创业型城市主客观结合的特征。一方面着重推进现代高端旅游、休闲度假型旅游等大项目;另一方面,在威海特有的海陆“三宝”品牌上大做文章。同时,全力扶持轻纺织服装产业和具有高附加值的鱼具等能突出威海特色的产品项目。

    (三)创业型城市的特色。一是突出培养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特色。威海在“十二五”期间,将树立积极的科教人才观,整合创新创业要素,把工作重点由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转变,由项目牵引向人才引领转变;通过政策鼓励,吸引全国各类高校在威海建立毕业生实习基地、研究生培养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通过建立紧密的创业人才培养与服务合作联盟,共同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实践的结合。同时,鼓励高校博士、硕士等创新创业人才在威海从事科研实践,开展技术创新,实现就业创业。二是突出实施“以港兴市”的战略特色。争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的重点城市,把海产品生产加工、船舶修造、新能源等产业的创新创业,作为城市领军的重点行业来扶持,按照突出特色、错位竞争的思路,挖掘民营企业家的资金潜力,为港口建设和发展留足创业空间,进而实现民营企业与国有控股企业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三是突出高端旅游服务和海产品深加工特色。通过周密规划,吸引一批社会闲散资金投资于温泉、游艇以及度假区等大项目,逐步使威海的旅游业由点式观光向串珠成链的高端休闲游转变。同时,鼓励农民、渔民投资办厂,对花生、苹果、樱桃“陆三宝”和海参、鲍鱼、海胆“海三宝”进行深加工,使创业型城市的现代功能与本土经济作物和地缘产品有机结合起来,让当地的经济元素、符号落实到创业型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三、加快威海创业型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的战略要求。威海具备发展创建创业型城市的基础和条件。但要把威海打造成“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带富民,以创业谋发展”,形成遍布城乡各地、覆盖千家万户的全民创业局面,还须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高质量编制规划,切实增强创业型城市发展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一是用创业型城市的理念规划构架城市的经济结构布局。要明确创业型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思路,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一次性高水平地完成创业型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创业项目的特色设计等,使其在同类创业型城市中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个性,改变目前只有扶持政策,没有整体规划的局面。二是着力体现自身特色。深入分析本地政治、经济和地缘等各种因素,找出最能体现创业型城市个性特色的东西纳入到规划,并严格对创业型城市建设进行管控。规划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哪些创业项目可以上,哪些项目放在哪里,哪个项目的风格特色是什么,都要严格管理控制。三是认真做好创业建设用地的审批、税收优惠、工商管理等各种规划。解决好创业厂址的设计和园林绿化等相关问题,确保创业型城市建设健康、有序、科学发展。

    (二)优化创业型城市体系布局,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要建设创业型城市,必须优化城市布局。一方面,要研究好威海市与辖区内各县城、乡镇之间的关系,把创业型城市建设与统筹城乡就业结合起来,在突出威海中心城市发展的同时,兼顾辖区内的其它县级城镇、开发区、旅游景点景区的开发建设,使区域内的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相互促进、有机融合、良性互动。另一方面,要改善投资环境。降低创办创业投资公司的门槛,简化注册手续,鼓励民间创办旨在为中小科技企业服务的中小投资公司,对切实进行科技投入却存在资金损失的投资公司给予一定补贴。同时,要明确政府资金的“引导”特征,变政府直接出资成立创业投资企业为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跟进资金等间接方式促进创投业的发展。

    (三)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努力形成创业型城市的个性特征。目前,威海已经规划了“一个中心城市、四个次中心城市、十三个中心镇”的组合型城市集群,推动次中心城市向中心城市对接,小城镇向次中心城市对接,农村向小城镇对接。因此,在创建创业型城市时,要充分发挥城市的个性特征优化城市布局。一是充分考虑威海环境优美的自然优势,大力扶持各类人员从事旅游产业方面的创业。在乡村,引导农民渔民开展以农家乐渔家乐为主的旅游创业项目;在次中心城镇,以威海“最适合国人度假、休养之地”为主题,开展以温泉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创业项目;在中心市区,以“威海最适合人类居住”为主题,打造“环保城市、生态城市”品牌,把目标定位于拓展国内游客群兼顾部分海外市场的大项目旅游创业产业上。二是充分发挥威海高新区、经技区和工业新区的作用,通过政策鼓励三区重点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常规对接机制,围绕重点产业、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开展深度合作,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打造公共平台建设,扶持建立以高新产业为主体的技术联盟,构筑多层次、资源共享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三是充分抓住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临海高端制造业和滨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重点扶持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海洋新能源、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养殖和深加工、远洋捕捞、海洋新材料等蓝色产业的创业团队,通过鼓励创业带动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核心区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围绕目标,抓牢项目,推进威海创业型城市建设。建设创业型城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严格贯彻规划落实项目,稳步推进,加速发展。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加快创新创业产业的集聚、整合与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相互融合;抓好高端制造业聚集园区建设,打造一批过百亿的大企业集团,形成全市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新优势。二要通过创业项目的落地建设,不断在创业规模、特色、内涵上实现提升和突破,围绕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加快创业型城市建设步伐;要强化和完善中心市区的服务功能,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转移,腾出更多的空间发展第三产业。三要加快中心商业区建设,尽快迁出一些非商业设施,引进一批名企名店,将主题商场与休闲、娱乐、餐饮融为一体,形成“扎堆效应”,打造消费市场的特色品牌。四要坚持市场化运作,推进文化、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的相互融合、协调发展,打造威海的文化品牌,树立高品位的城市形象,为威海创建特色创业型城市聚人气,赢口碑。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把创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创业环境等都纳入到考核中来,通过各方面考核,对创业型城市有一个全面、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